化学奥赛传来好消息:浙江11人入选国集,杭二中占4席,人数全国第一!
2025-11-07 11:57 来源: 潮新闻 作者:叶丽姣
随着2025年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在合肥落下帷幕,刚刚备受关注的50人国家集训队名单正式出炉。浙江11人入选,其中4人来自杭州第二中学,人数全国第一。
这些优秀学子将获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保送名额。

杭二中同学在决赛现场
浙江28枚金牌位居各省之首
杭二中4人入选国集全国第一
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人数610人,经历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最终208位选手获得金牌,248位选手获得银牌,152位选手获得铜牌。浙江省以28枚金牌的成绩位居各省市之首。
决赛备受关注的,还有入选国家集训队名单,浙江共有11人入选,其中人数最多的是杭州二中,陈郑睿哲、傅禹哲、葛浩霖、黄思哲等4人榜上有名。此外还有温州育英实验学校、杭州学军中学、苍南中学、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杭州市临平中学)、东阳中学、温州中学、湖州中学等7人。
这份名单不仅决定了保送清华北大的资格归属,也折射出各省化学竞赛实力的地域分布格局。相比很多省份竞赛集中在少数顶级强校,浙江的获奖选手,分布在全省十多所学校,可谓全面开花。
决赛金牌获得者中,杭州学子实力强劲,共有12人,包括杭州第二中学6人,杭州学军中学4人,富阳中学1人,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1人。
温州11人,包括温州中学4人、温州育英实验学校4人,瑞安中学、苍南中学、乐清知临中学等各1人。
此外,还有江山中学、湖州中学、东阳中学、宁波镇海中学、宁波鄞州中学等共5人。
此次比赛中,杭二中化学竞赛团队表现亮眼。初赛中,共有8人入选省队,22人荣获一等奖。决赛中,除4位国集选手外,还有王启钧、杨宸语同学获得金牌,姜尧、丰湘宜同学获得银牌,得到北大、清华“强基计划”破格入围资格。
杭二中的金牌数与奖牌总数双双位居全省第一,集训队入选人数位居全国首位。

第39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中,杭二中实力强劲
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对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检验
刚刚,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与杭州二中副校长、化学竞赛主教练陈钧联系,对于同学们取得的成绩,他深感欣慰。
“今年决赛的题量、文本量都很大,考察了学生及时从文本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解题策略、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检验。”陈校长说,竞赛的目的是选拔培养科研型人才,除了核心知识的掌握、运用之外,这些能力都很关键。
陈校长提到,第一天理论考试后,不少选手都遭遇了打击,教练们及时给出策略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同学们调整心态。“面对压力肯定会有一些‘非战斗性减员’,只要稳定军心,就是胜者。”第二天实验部分,不少同学逆风翻盘,拿到了满分。
黄思哲同学就提到,理论考试后自己情绪低落,陈校长数次与他谈心,当晚学长的鼓励更让他重拾信心,“理论成绩公布那天下午,陈校长与李老师的安抚,让我平静面对落差,坚持认真复盘试卷、填写争分表,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竞赛比的不仅是智商,还有情商、逆商的平衡。”在陈校长看来,杭二中的同学加入竞赛的时间不算早,很多都是高中才起步。教练团队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着力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探索热情与自主学习能力。
哪怕身为学霸,也会遇到挫折。陈郑睿哲高二时竞赛折戟,经过心态调整,高三时直面压力,才能在赛场上挑战自我,勇攀高峰。
在傅禹哲看来,竞赛收获的远比金牌和升学机会更多。傅同学坦言,决赛前一个月,因为在初赛中表现不佳,结合老师们的指点,他暂时把广泛的爱好放到一边,根据先前历次考试表现的总结,着眼于降低各种环境下的失误率,并通过几周的摸索逐渐得到了一套自己的方案。
葛浩霖自称成绩并不突出,无论是平时考试还是省队集训时,对自己的定位都是“看来我说不定拿不到金牌”。然而决赛考场上,他却发挥出了远超平时成绩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平时水滴石穿的积累,另一方面在决赛场上前所未有的专注与投入,以及考前“好好考拿个金牌”的平和心态,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
学霸们做事严谨专注
还有一个共同点很关键
什么样的同学能通过竞赛入选国集,获得保送清北的名额?
葛浩霖初中毕业于杭州市采荷中学,学过象棋,心理素质特别好,关键时候能顶住压力,面对困境保持内心平静,这是他竞赛稳定发挥的关键之一。

葛浩霖
傅禹哲初中毕业于临平区信达外国语学校,爱好广泛,棋类、唱歌、话剧团、编程……都有所涉猎。在竞赛过程中,他也经历过迷失阶段,遭遇了瓶颈期,教练们对症下药,让他重拾信心。

傅禹哲
黄思哲初中毕业于杭州文澜中学,做事严谨,对于老师的指导教诲吸收很快。

黄思哲
陈郑睿哲初中毕业于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对竞赛特别投入、专注。

陈郑睿哲
“他们各有特色,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对教练组临时的策略调整,接受力很强,贯彻意图和想法能力很强。”陈校说,竞赛比的不仅是接受学科知识的能力,还有接受别人帮助,把他人的建议迅速化为己有的能力。
当然,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协作。
几位获奖的同学,都提到了来自学校的“神秘力量”——李贺楠老师、陈钧校长对无机化学理论的生动讲解,沈弈寒老师、朱文博老师对晶体结构与物理化学的形象描绘,都为他们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班主任对综合成绩保驾护航,能够让同学们专注竞赛的同时无后顾之忧,往届学长的专题汇报与经验分享,同样令他们受益匪浅,提供了众多可靠的解题思路。
自2017年成立奥林匹克学院以来,杭州二中持续优化竞赛教学资源配置,完善培养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坚实支撑。2021年起,学校创新构建“1+3×3”教练模式,为学科竞赛发展注入新动力。
2017年至今,化学竞赛团队不断实现新突破:共获得国际金牌3枚,19人入选国家集训队,斩获全国金牌44枚,56人入选省队。
据了解,入选国集的优秀学子,经集训选拔后,优秀者将晋级国家队,代表中国出战2026年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IChO),还有机会再拿国际竞赛奖牌。
目前,杭州二中化学竞赛累计荣获国际金牌6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做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删除!本文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