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保险唯一产品 可随时退保

2018-08-12 10:29 来源: 杭州网

杭州网 目前,市场上正常销售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仅有幸福人寿推出的《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

      目前,市场上正常销售的以房养老保险产品仅有幸福人寿推出的《幸福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A款)》。

      以选择延期年金无身故和退保利益时、65周岁男性、房产有效保险价值500万元为例:老人每月领取养老金为15155元,直至去世。该款产品的保单年度累积利率为年复利5.5%。例如,老人经过房屋价值评估确认每月可领1.5万元,那么第一年计入养老金账户的本金是18万元,利息是0.99万元;第二年计入养老金账户的钱为本金18万元加上18.99万元,利息则为2.03万元,账户累计款为39.02万元……以此类推,直至老人身故。保险公司处置房产,扣除老人养老金账户的本息,剩余金额部分转给老人的继承人继承。

      据介绍,60周岁(含)至85周岁(含)之间的自然人可投保。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后,可继续住在原有房屋中,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保险金直至身故,犹豫期为30天。

      保险公司承认房屋预期增值收益归老人,未来房价上涨部分保险公司不参与分享,全部归属老年人或其继承人;房价下跌不影响养老金领取的额度,由保险公司承担长寿风险和房价下跌风险;此外承诺随时可以退保赎回房屋,终止保险合同。

      供需两头都不热

      如何化解以房养老焦虑症

      近日,以房养老保险从试点扩大到全国范围开展。

      养老本就是民生敏感地带,搭上房子,就升级到了“身家”“性命”的买卖。2014年7月1日,原保监会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正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保险版“以房养老”正式开闸。“以房养老”发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后来推广至很多发达国家,但这一商业模式在中国没有得到供需双方的热捧。

      “以房养老”在中国遭遇的水土不服,既有先天的观念不和,也有后天的培育不足。在中国居家养老仍是主流的养老模式,“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被撼动。同时“养儿防老”渗透到家庭财产继承层面,把房产抵押作为老人的养老金来源,需要整个家庭代际之间的理解和共识。

      相比于传统思考方式的冲突,房价波动是更加现实的难题。和国外的房价增幅相对缓和不同,在试点城市几乎都存在房价升高的心理预期,出于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判断,把预期中未来会上涨的物权来置换当下的养老收益,并不符合最基本的投资收益逻辑。

      这便造成了供需两头都不热的状态。“以房养老”的双方都觉得参与其中似乎并不划算。老人担心自己活得不够长从而得不偿失,保险公司的焦虑在于参保人寿命,也在于道德风险和房价下跌。在保险公司眼中不确定因素太多,房产价值如何计算,房屋产权如何确定,人的寿命有多长都还没有明确的算法。加上法律、监管面的政策真空,这桩买卖并没有被主流养老群体接纳。

      一方面是“以房养老”难发育,另一方则是市场真空的客观存在。在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障格局中,除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就是“养儿防老”式的家庭互助模式。两者都有局限,但两者又很难被第三者取代。如今,养老金吃紧的消息频频被曝出,四位老人一对青年夫妇的家庭结构日趋固化,老龄化社会趋势加深,在政府养老、自助养老之外,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成熟有效的养老手段补充。

      这种补充的养老保障需要商业力量填充,也需要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进一步优化,但更需要获得消费者认可前的政策推手。美国最初探路以房养老的效果也不尽人意,主要是老人平均寿命拉长,银行担心必须支付的生活费超过房产抵押的价值不愿加入。此后政府介入,支付超过贷款额度的生活费,接受度才提高。政府角色补位,解决房产价值迷茫和产权纠结,监管措施配套落地,关系到如何给“以房养老”添柴加火,更关系到市场化养老能否破冰。据北京商报

(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看看城事的观点和立场)

热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