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5月1日起,杭州企业女性职工生育津贴发放迎来重大变化,参保人员生育津贴将直接拨付至个人银行账户。这一政策调整打破原有经用人单位转付的模式,解决了过去存在的发放延迟、克扣隐患等问题,为女性职工提供了更直接、高效的权益保障。
为深入解读新政要点,5月28日,杭州市审管办、杭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联合杭州市医疗保障局共同举办了“数智医保·惠育未来”专题访谈直播活动。杭州市医保局医疗保障事务受理中心经办服务科副科长朱芸婷在直播中详细介绍了政策细则,并就热点问题答疑解惑。
生育津贴“直付个人” 权益保障更精准
朱芸婷介绍,新政实施后,杭州市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在职职工,符合生育津贴申领条件的,均可由本人或单位经办人申请,经医保经办机构审核后直接发放至个人账户。此前,自2022年7月1日起,杭州市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的,他们的生育津贴早就已经实现直发个人。
此次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女性职工在产假期间的权益不受企业经营波动影响,实现资金“点对点”到账,提升获得感和尊严感。
同时,朱芸婷在现场谈到,根据政策,所有单位职工不论性别均需参保,保费由单位全额承担。男性职工可享受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报销,如输精管结扎术费用,以及计划生育手术津贴,即手术休假期间的工资补贴。对于女性职工,生育保险通过报销产检、分娩等医疗费用及发放生育津贴,保障其产假期间的基本收入,减轻用人单位负担,促进女性就业平等。
津贴申领省心办 全程线上自动化
在津贴申领方面,新政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若产妇在省内定点医疗机构生产,出院前扫描“生育津贴孩次登记”二维码或通过“出生一件事”联办上传生育登记服务单,系统将自动触发审核拨付流程,津贴直接打入个人账户,并以短信通知本人及单位。
若未直接刷卡结算或跨省生育,参保人员或其用人单位的经办人可在产后至次年年底前,通过“浙里办”APP、浙江政务服务网等线上途径或医保经办机构线下窗口去申领生育津贴。例如,2025年生育者可在2026年底前申报。参保人员还可通过“浙里办”APP更新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开通市民卡金融功能的银行卡可确保拨付成功。
关于生育津贴的计算,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生育津贴是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进行计发。一般而言,年龄偏小、入职年限较短的女职工,所在单位平均工资高于本人工资,其得到的生育津贴往往高于本人工资,单位平均工资越高,生育的参保女职工领到的生育津贴则越高。
据统计,2024年杭州市生育津贴人均支付超2.9万元,全年惠及12.8万余人,总金额达37.8亿元。针对二胎妈妈的津贴问题,朱芸婷解释称,计发天数因生育情况而异。例如,二孩顺产产妇的津贴天数为158天加30天,共计188天。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参保人员可通过“浙里医保→我要查询→生育津贴查询”模块查看明细。
在生育登记与进度查询方面,参保人员可通过“浙里办”APP搜索“生育登记”在线办理,并下载保存服务单。津贴支付进度则可在“浙里医保—我要报销—报销进度查询”中查看进度。
“出生一件事”联办 新生儿参保更便捷
以往,家长们要先给新生儿办理公安户籍登记,才能为孩子参保,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如今,杭州实现了新生儿“出生即参保”的“零跑腿”服务。
据朱芸婷介绍,家长进入办事页面以后,要选择需要联办的事项,其中,“出具出生医学证明”和“国内出生户口登记”是系统默认的必选事项,那么,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叠加选择“城乡居民参保登记”这个事项为新生儿办理医保参保。按系统提示的要求填写、上传和提交相关信息。孩子参保成功后,医保部门会给家长留的手机号上发送提醒短信,主动告知业务办理结果、缴费路径等。缴费成功后,新生儿就可以享受从出生之日起的医保待遇了。
从生育津贴直发个人到新生儿“出生即参保”,杭州医保用一系列暖心政策,为准爸妈们保驾护航。这些变化是杭州打造“数智医保”、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的生动实践,通过减少中间变量,将生育支持的“最后一公里”直接铺就到个人,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温暖底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做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删除!本文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
热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