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不工作了,主机应该没有烧掉。”
“配电箱的灯刚刚是亮的,现在不亮了。”
“好好好,我先拔下来看看……”
昨天下午3点多,桐庐新合乡新合村龙门头山,种粮大户潘忠仁顾不上藏青色的长袖外套已经全部湿透,对着“罢工”的抽水泵打电话向维修人员寻求远程指导。
见到我们,他笑得有点无奈:“天太热了,它也累了,要休息了。”
路边种着的毛豆番薯苗都耷拉着,山路因为太干都是尘土,在农田里站了没几分钟,我们就汗如雨下。
渴
潘忠仁干农业10多年了,前几年承包的300多亩水稻收成一直不错。
去年他和老婆合计,儿子在部队,同住的母亲身子骨硬朗,夫妻二人精力有余,又承包了126亩农田种植水稻。
潘忠仁的126亩水稻在100米高的山上,空中看去已呈枯黄色。
新承包的农田是由旱地改造成的,海拔100多米,灌溉设施还不完善,连电都是5月份刚刚通上。
7月20日左右开始,新合村一带就没下过一场痛快雨。尤其7月底开始,因为连续高温天气,农田用水变得越来越紧张,原本的取水点直接见了底。
潘忠仁急了,每天都盯着天气预报,但看着连续高温预警,更急了:“眼下是水稻灌浆的关键时期,如果近期内不能灌溉,意味着上百亩水稻将颗粒无收。”
尤其到了这个星期,126亩水稻已经“渴”得奄奄一息。
救
三天前,在得知潘忠仁的情况后,新合村立即组建起一支由党员干部群众20余人组成的临时取水队,决定从近2000米远的壶源江中抽水。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得先用一台抽水泵把壶源江中的水抽到山上的水塘里,再用另一台抽水泵把水塘里的水抽到田里。
好在潘忠仁有认识的商家,顺利买到了抽水泵和水管,但最难的在于铺设水管。
铺水管自然是越短越好,大家扛着抽水泵、背上水管就径直往山上爬。走的都是长满杂草又陡峭的都称不上是路的山路,为的就是取最短的直线距离铺设水管。
专门给水泵电机搭了个棚
“都是山路,水管没办法用车运,只能靠人力搬,连村里70多岁的老党员都来帮忙了。大家搬一根接一根,总共铺了1400多米水管,忙了2天多时间。”潘忠仁说。
为了让水泵好好工作,大家还找来毛竹、绳子、遮阳布,给它搭了个遮阳棚。
铺水管的整个过程还算顺利,随着“嗡嗡嗡”的水泵声响起,水汩汩流进了稻田。“一台抽水泵每小时能抽100立方米的水,但田里实在太干了,估计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等
谁知抽水泵在连续工作了近100个小时后,昨天下午“罢工”了。
挂了电话,潘忠仁判断是配电箱的零件有点问题,不想干等着维修人员过来,于是叫了朋友先帮忙去离村最近的诸暨买配件。他一边等朋友过来,一边打电话指挥山上的人调整水管的位置。
一个多月来,潘忠仁每天4点多起床,光是早上他就要爬山三四次,单趟爬三四十分钟,去看他的农田。“去看看水灌溉的情况,调整下水管的位置。心里总是记挂着,养儿子都没这么累。”
因为干旱严重,用无人机从空中看,潘忠仁的水稻田和长在水边的水稻状态完全不同,呈枯黄色。
“农业就是靠天吃饭,我现在不是24小时在等雨,是36个小时在等雨。”潘忠仁说,眼下只能是一面依赖抽水泵,一面等降雨。
新合村村民的生活用水还算过得去,去年村里挖了一口井,这两天还成立了3支自来水抢修队,第一时间保障村民生活用水。
花了两天时间接了1400多米的水管
“主要是缺农田灌溉的水,已经建立了临时取水队伍8支,充分利用17台抽水泵对缺水的农田就近取水灌溉。”新合村委副主任钟建群说,“但眼下最需要的还是雨,因为村里不符合人工增雨的必备条件,现在只能等天然降雨。”
受近期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桐庐全县近7万亩水稻中有1.2万亩受旱。
各地正积极组织人员进行抗旱,对一些灌溉比较难的田块,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抽水灌溉,全力保障粮食丰收。
受旱情影响较重的分水镇砖山村,8月9日迅速启动了两级“提水工程”计划——第一级从距离何宅坞自然村2600米远的分水江天溪湖提水,至沙畈自然村的芦竹潭水库,可保障400亩稻田灌溉。第二级从芦竹潭水库翻越龙王岭山,输出至何宅坞的大坞水库,全程需安装管道2630米。
“第一级在8月17日下午已经供水成功,目前状况稳定。第二级提水,已经完成测量,目前在对水泵功率、管线长度、供水面积等情况进行分析,估计一两天后就可以进行施工。”砖山村党总支书记陈云峰说。
目前抽水机和稻田管理人员正24小时连续工作,估计这两天可以将500亩水田过一遍水,然后就可进行正常灌溉。
但位于何宅坞自然村的120亩水田,因为第二级提水还未实施完成,目前还无法浇上水。“这120亩水田从7月中旬至今,就没有水灌溉,目前已经有很多禾苗干枯了,面临绝收。”
百江镇松村村则临时组建了抗旱办公室,运用数字化平台查看各山塘水库库容,确定上游的小松源水库库容较大,可以用来灌溉。8月17日中午,随着闸门放开,来自上游水库的灌溉用水喷涌而出,农户们赶紧行动起来,将沟渠中的水引流到自家水田里。
在瑶琳镇皇甫村,8月14日开始安装抽水泵、铺设管道、接通电路……从分水江取水灌溉。
经过3天的努力,长达250米、20厘米口径的管道顺利接通,江水汩汩地流入稻田。昨天又完成加接一根250米长的管道,让村里所有的稻田都“喝上了水”。
(本文来源网络,仅做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版权问题请告知删除!本文仅做公益分享,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
热评话题